(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8年最感动的事是: 我把《不了襄渝情》一文整理在美篇发出后,没想到几天时间就有上万人阅读,而且在许多铁道兵战友群和一些公众号里转发,由此引出一系列感人的故事。 原铁十师医院院长杜栓盈在47团群里看到了我的文章后,通过铁十师医院战友何京霞联系上了我。 原来杜院长曾经是铁十师47团卫生队队长,而我大哥是原铁十师47团战士,在襄渝铁路施工时牺牲。杜院长亲自参加了抢救大哥的工作,他是最后见到大哥的人! 公众号《山峡人》也转发了我的美篇文章《不了襄渝情》,有近万人阅读。大哥生前连队战友1969年三月入伍的上海老兵董学忠,通过公众号《三峡人》看到了我文章,又通过同在《三峡人》看到我的文章并且已经联系上了我的《三线风云》的作家晓露联系上了我。 董学忠帮助我联系上了同连队1968年4月入伍的老兵刘克超,刘克超又帮助我联系上了他们连队战友覃坤友。 刘克超和覃坤友和大哥同年入伍,同一个新兵连分到同一个老连队,他们都曾经是大哥同班的战友,他们亲眼目睹了大哥牺牲时的情况。覃坤友和其他战友一起渡汉江涉蜀河把大哥送到团卫生队抢救站抢救,刘克超给大哥扎的花圈,代表大哥生前战友在追悼会上讲的话! 老兵们分别们把我拉进了上海老兵群和眉山老兵群,使我得以结识更多战友。由此,我写了美篇《老兵集结》,美篇阅读量不少,还有其他公众号转发。 然后上海老兵们邀请我们家三个老铁道兵一起重返了襄渝线,去看了他们的老连队旧址,去看了他们当年施工的公路、隧道、桥梁和大哥牺牲的地方——平行导坑坑口,去参观了大哥最后抢救的地方——蜀河镇,去看了大哥牺牲后安葬迁葬的三个地方两个烈士陵园,去追寻大哥生前最后的足迹。 此行,沙沟小学,蜀河中心小学,旬阳汉江博物馆和旬阳县民政局的同志们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由此,我写了美篇《不了襄渝情之六——请在旬阳的山水间等我》,同样阅读量和转发不少。 此后我们家三个老铁道兵一起又去了四川眉山,见到了眉山的老兵们。参加了眉山老兵的座谈,听他们讲述了大哥牺牲时的情况。在没有听他们讲述之前是心酸,听了他们的讲述之后是心疼!由此,我写了美篇《老兵集结,从网上到面对面》。 我的一系列美篇文章获得了不少人的收藏。 大哥王民宇是1970年11月牺牲的,他牺牲后48年来,我一直想找到大哥的生前战友而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没想到由于一篇美篇文章,竟然圆了我多年的心愿。我从来没有去过旬阳,这次去旬阳,受到那么多旬阳人民的热情接待真是非常激动。 不仅如此,由于一篇文章,我得以结识了《三线风云》主编倪同正老师;得以认识了央视《永远的铁道兵》和《大三线》的刘洪浩导演;得以认识了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巴山蜀水“三线情”》的作者,《大三线》总顾问王春才老;得以结识了许多《三线研究会》的老师们。他们为了调查,整理,总结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三线历史依然在兢兢业业的工作。 这真是2018年最感动我的事情了,美篇对我的帮助也功不可没!